核心提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室內裝潢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這其中,堅持人民群眾主體地位,激發人的活力是重中之重。海滄建區十年的實踐所體現的正是人民群眾的力量與活力。
  廈門市海滄區經過建區10年的積澱,從偏居一隅的閩南小漁村發展成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城;投資環境日臻成熟,經濟社會快速崛起,綜合實力躋身全國百強區第20名,成為前二十強中唯一的非長三角、珠三角的區;位居“2013年度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區”第19名;通達的景觀設計路橋與閑適的公共自行車道組成了城市的脈絡,開放包容的新精神與“同駐共治”的鏗鏘理念滌盪出了城市的底氣,“沒有圍牆的政府”和先進的社會管理創新則交匯出了城市的和諧與魅力。
  時光如梭,海滄猶如一株根植在廈門大地的幼苗,逐漸成長為“新廈門人”精神在特區窗口傳承發揚的巨木標桿,也日益長成“類似島內,勝似島內系統傢俱”的“不一樣的廈門”。
  新城區成長扎整合負債根廈門枝繁葉茂
  “好幾年前,有天下班比較晚,沒趕上班支票借款車,我轉了四趟車,一共花了6個多小時。”漫長的回家路讓海滄區政府辦副主任陳意安至今仍記憶猶新,“現在車快的話15分鐘就到了,真想象不出當時怎麼那麼狼狽。”
  看如今的海滄,公交路網全區覆蓋、路橋通達寬敞。沈海高速、廈漳高速等高等級公路及馬青路、翁角路等城市主幹道快速建成,“六縱四橫”交通體系通達全國各地,城市向心力不斷增強。
  “我在海滄住了10多年,看著這麼多房子,跟種菜一樣長出來。”陳意安的一席話很朴素,但卻道出了海滄十年來城市建設駛入“高速車道”、人氣愈來愈旺的發展軌跡。
  立於蔡尖尾山之巔遠望南方,海滄南部新
  城建設驚濤拍岸,東南國際航運中心雛形初現、泰地海西石油交易中心總部大樓與之交相輝映、中央商務區群樓崛起,總部經濟群蓄勢待發;綠道蜿蜒、綠樹錯落、花朵繽紛,生態福利動人心弦;兩年多的時間新增人口超過15萬,成為廈門島外人氣提升最快的區域。在海滄北部的馬鑾灣新城內,國內外一流的設計大師們和房地產巨頭們正在為這個美麗的灣區忙碌著,吸引了眾多熱切目光。
  在慶祝建區十周年之際,在北京舉行的百強縣區頒獎盛典上,海滄再傳捷報——進入“全國百強區”前20強。時間,是標註前進步伐的刻度。從“無名”到前25強再到前20強,這前進的每一步,都是海滄經濟社會取得長足發展的生動註解。
  我們看到,一組耀眼的對比數據自這塊1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噴薄而出:生產總值建區之初剛破百億,今年1-10月完成355億元,十年來翻了兩番;工業產值2003年完成301.5億元,今年1-10月份完成805.4億元,年均增長率達15%;區級財政總收入2003年8.05億元,今年1-10月完成66.3億元,增長近8倍。目前,海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人均工業產值、人均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四項全省第一,農民人均純收入更是實現全省“七連冠”。
  新城區終長成枝繁葉茂的大樹,庇蔭著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百姓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外來工符合“四證”子女入學率100%,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100%,醫保基本實現全覆蓋……
  新產業求變由危轉機變“失”為得
  “2003年,我們想在海滄辦公,可是海滄還
  沒有寫字樓,只能到廈門島內去。”海澳集團董事長鄭金泉指著海滄湖邊一幢幢漂亮的玻璃幕牆寫字樓,告訴記者。“如今海滄建起了泰地海西中心,發展總部經濟,不只是我們,很多企業都從全國各地入駐海滄,企業對政府也越來越有信心了。”
  十年來,海滄緊緊抓住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綜合配套改革方案實施、廈漳泉同城化、跨島發展等重大機遇,深入推進“大港口、大產業、大社會”,加速邁向東南國際航運中心、海西先進製造業基地、對台交流合作先行區、廈門健康生態新城區,在“小”空間中創造出“大”成績。
  海滄曾與3個超大型台資工業項目擦肩而過,失去了3次大幅提升經濟指標的“機遇”。海滄的決策者攻堅克難,適時調整發展戰略,不斷推進轉型升級。
  海滄擁有2 6公裡海岸線,可建萬噸以上泊位3 2個,目前海滄集裝箱吞吐量占廈門市一半、全省三分之一。“港口是海滄最突出的優勢,港口經濟是海滄轉型升級的主要著力點。”海滄區主要領導說。
  依托日益成長的大港口,海滄整合物流、信息、資本、人才等要素,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無中生有”。海滄不產油、不煉油,卻擁有全國第二大石油交易平臺——廈門石油交易中心。中心成立3年來,去年交易額突破4 0 0億元,今年8月電子交易上線,全年交易額有望超千億元。
  與此同時,海滄每年投入約2億元扶持生物醫葯產業。1 0平方公里的生物醫葯港,研發新藥逾全省8成,推出了全球首支戊肝疫苗、全國首支宮頸癌疫苗,今年生物醫葯產值可達100億元,十二五末可望達3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海滄致力打造紅酒、鋼材交易中心和汽車、石材等專業市場,引進了沃爾瑪、天虹等知名商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年增加近10倍。與2003年相比,三次產業比重中,二產從95.3%降至69.4%,三產從4.1%升至30%。
  新精神共生凝心聚力同駐共治
  “十年前,日月谷溫泉開業初期有400多名員工,員工買東西要到村裡的小超市,周邊環境不夠成熟,很多員工都走了。”日月谷溫泉執行董事陳冠羽說,十年後的今天,路燈亮了、道路平了,大型超市、咖啡廳、網吧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日月谷溫泉也即將迎來第1400名員工。“有些外地員工還把老家的親人都接了過來,在這裡安家。”陳冠羽說。
  如今的海滄,綠樹成蔭、綠道縱橫,“綠色福利”與日俱增,廈門首個公共自行車系統讓市民盡享“慢生活”樂趣;全區、鎮(街)、社區三級信息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全省面積最大、功能最全的縣(區)級行政服務中心落成。越來越多人融入這座開放包容的城市,享受“新廈門人”的幸福生活。前不久,在海滄舉辦的“烏茲別克斯坦建築廈門城市風光攝影作品聯展”上,烏茲別克斯坦駐上海總領事薩伊達感慨之餘用“不到海滄,等於沒到過廈門”來形容他的感受。
  在“美麗廈門”戰略規劃中,山海相依、湖島交映的海滄成為全市兩個試點區之一。
  於是,“新廈門人”的精神又在共同締造中不斷延伸內涵,“融入”與“參與”和諧共生。
  作為全國面積最大、成立最早的台商投資區,不少台商都主動參與到共同締造美麗海滄的行動中。他們結合臺灣城市建設的經驗,共同為海滄的建設出金點子,也一起捐資共同參與海滄灣公園的提升改造和青礁慈濟宮建設。
  城市建設來自於人民意願,最終又服務於人民,這是海滄越來越美的內涵所在。興旺社區搭設“民聲話仙場”、組織陽臺綠化、綠地認養、空間認管,“生人社區”變成了“熟人社區”。海虹社區成立由業主代表、物業和社區三方組成的小區自治促進會,通過“微自治”化解矛盾。用海滄區主要領導的話說,“城市社區通過共同締造實現了自治,老百姓自己管理自己。”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則在日復一日與政府的“同駐共治”中實現了當家自強。山邊村由“政府配餐”變“群眾點菜”,村民自發提建議,讓地讓利、出資出力,建設籃球場、山邊公園、幼兒園、污水處理池、垃圾清潔樓等。
  東孚鎮寨後村西山社進行村容整治,通過共議,拆掉了居住區內的一個池邊豬圈,村民自掏腰包建納涼亭。60多歲的西山社村民吳水全對記者說,“這次村容整治改造從頭到尾都是讓我們當主角,改什麼,怎麼改,建什麼,怎麼建,政府請我們一起議、一起看。”由於整治改造的都是自家的房前屋後,方案也是自家選的,所以大家都樂意乾。村民齊動身,小家變大家,一個個“美麗鄉村”在村民的手中誕生!
  時光荏苒,翻看海滄10年建區一段段閃爍的歷史,裡面印記的是,造就城市光榮與夢想的輝煌。“新城區、新社區”是海滄最為生動的註腳,多元包容、同駐共治的“新精神”是海滄最具魅力的城市品格。而今海滄又將以此為起點,踏上新的徵程。
  “牢記歷史使命,走好海滄之路;勇於擔當,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改革創新,當好新城建設、產業轉型、共同締造的三個排頭兵。”海滄區決策者對未來之路有著堅定而清醒的認識。陳韻 林泓 熊東帆
  (原標題:昔日西海岸小漁村 今日“新城區新社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xpfwqmoajx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